近日來,打好防疫防汛硬仗成為全國聚焦關注點,除醫護人員、人民子弟兵、消防員、多支救援隊外,其中還有一批人員也受到了大家的關注——退役軍人。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退役軍人達到5700萬。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近年來為保障退役軍人的社會地位和各項待遇,各部門連發多文。2021年1月《退役軍人保障法》頒布,其中更是明確提及了“教育培訓”“就業創業”等內容的相關規定。
蘇州大學始終將社會服務作為學校工作重心之一,深度聚焦國防和軍隊改革對軍轉安置工作的新要求,始終致力打造校地融合發展共同體,不斷推進與蘇州市政府合作的力度、廣度與深度。自2017年以來,我校與蘇州市軍轉辦深度合作,注重發揮軍隊和高等學?!皟蓚€熔爐”的作用,即軍隊熔爐淬煉軍人品質,高校熔爐涵養出人文精神,凝聚軍地、軍校合力,在總結多年軍轉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分析把握軍轉干部教育培訓的個體和崗位需求,共同探索出一套校地合作、內容合理、模式新穎、過程和目標管理相結合的教育培訓體系。2020年,在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蘇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指導下,成立退役軍人事務培訓學院、退役軍人事務研究院,為實現蘇州市軍轉干部從軍隊人才向地方人才的順利轉型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加強校地合作,助力軍轉干部打好轉型“第一戰”
軍轉培訓作為軍轉干部從軍隊轉業到地方的第一站,2017年以來蘇州大學舉辦了多期軍轉干部進高校培訓班,歷時五年,共計399名學員來到蘇大,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和選修課程,與全日制本科學生共同享受優秀的師資、餐飲和住宿條件。培訓按照統分結合的“大小班”模式分為三個類。第一類是全員適應性培訓和上崗前黨政綜合培訓,時間近兩個月。主要依托蘇州市軍轉干部培訓中心的師資力量和黨政機關領導以及院校專家來開展。第二類為高校專業培訓,蘇州大學針對軍轉干部新任崗位的共性需求,分別開設行政管理、公文秘書和司法執法三個專業,分三個班級按照定制的專業教學計劃開展系統教學。轉業軍官最終通過結業考試和論文審核,修滿規定學分,才能拿到蘇州大學頒發的結業證書。第三類是“一人一課表”的融入式個性化高級研修培訓,由個人申請,蘇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考核擇優確定,開展為期一年的脫產學習。在完成日常教學的同時,培訓班還成立了班委會、組織課余集體活動,并委派專人,全程保障每一位學員的學習與生活。
二、校地跨界合作,探索終身教育體系
2017年5月,蘇州市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探索開展軍隊轉業干部進高校專項培訓的通知》,充分依托屬地高校蘇州大學優質教學資源,我校率先開展轉業軍官進高校培訓,成為試點單位。同年在我校設立“江蘇省軍隊轉業干部進高校專項培訓基地”。校地雙方成立了軍轉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在分析整合學員需求、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協商研討的基礎上,校地雙方制訂了《蘇州市軍轉干部教育培訓的總體規劃和專項培訓的實施方案》,凝練出“以軍轉干部為本,讓軍轉干部受益,助力軍轉干部華麗轉身”的培訓理念和共識。從此,拉開了蘇州大學軍隊轉業干部進高校專項培訓的序幕。
2020年校地雙方進一步合作,6月19日,蘇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蘇州大學共建成立“蘇州大學退役軍人事務培訓學院”,在線教育培訓學習平臺同步啟動。蘇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蘇州大學依托培訓學院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構建具有蘇州特色的“退役軍人人力資源開發”新模式。在此基礎上,為了更好的助力退役軍人工作的開展,開展更多與退役軍人工作相關的理論研究,我校同年成立“蘇州大學退役軍人事務研究院”,助力退役軍人工作的精準化開展。
2020年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適應性培訓班,為學員提供了專業的適應性培訓,課程中邀請相關領導宣講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流程,同時邀請了士兵代表介紹個人積分選崗和感受工作發展情況,并實地走訪工業園區展示中心,感受園區的現代化、城市化發展。
昔日投筆從戎,今日重返校園。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退役軍人接受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根據《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退役軍人部發〔2018〕26號)和《貫徹落實〈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蘇退役軍人發〔2018〕1號)精神,為規范退役士兵學歷教育,更好地服務于退役士兵提升學歷需求,自2019年起,我校成為江蘇省退役士兵免試接受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招生院校,承擔本科學歷教育并面向全省招生。近2年,累計完成278名退役軍人的學歷教育,進一步為退役軍人提供提升專業知識能力的機會,實現由軍隊人才向地方人才的轉變。
三、調研探索開新局,助力退役軍人“轉好身”“立好業”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新時代的教育培訓是在不斷變化中成長的,學院定期展開調研,針對部隊工作和地方工作差異大,接收單位使用難,軍轉干部適應慢的普遍現狀,通過座談會、問卷等方式了解軍轉干部對培訓的目的需求、內容和方式需求等,并根據反饋進行調整,確保退役軍人培訓的長穩有效開展。
多方調研,開新局。退役軍人事務培訓學院組織骨干專程前往安順市、遵義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調研“兵支書”培育工作和先進經驗做法,先后到安順市新時代軍地實踐中心、平壩區平元村、普定縣韭黃村、開發區阿歪寨村;遵義市匯川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等地進行實地調研。希望通過借鑒安順市、遵義市在“兵支書”培育工作與退役軍人服務工作方面的先進經驗做法,在國家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推動蘇州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4周年之際,學院將繼續堅持打造“退役第一課”“學歷教育+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定向培訓”“能力素質提升+就業創業幫扶”相互融合貫通的學習支持體系,充分發揮“雙一流”高校先進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專業的師資力量,緊密圍繞改善知識結構,提升職業素養,強化適應能力,促進就業創業等方面構建適應性培訓、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和終身職業培訓四位一體的退役軍人教育培訓體系。以幫助廣大退役軍人實現角色轉變、身份轉換和心態轉型,為增強退役軍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貢獻蘇大智慧和蘇大力量。
【蘇州大學退役軍人事務培訓學院】
蘇州大學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學院積極對接省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以“為退役軍人,堅決當好退役軍人中轉站”為服務宗旨,提供相應的培訓。按照“整合資源、提高效率、規范管理、注重質量”的原則,依托江蘇省軍轉干部進高校專項培訓基地提出新構想,建設軍轉干部教育、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教育、退役士兵(士官)教育三大中心,分為“兩個階段、五大模塊、八種形式”:在成長階段上,分安置前和安置后兩個階段。其中安置前培訓以“聚焦政策解讀、強化適應能力、理性選崗擇崗”為主,安置后培訓以“突出個性需求、促進人崗相適、加快轉型發展”為主。打造“退役第一課”“學歷教育+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定向培訓”“能力素質提升+就業創業幫扶”相互融合貫通的學習體系,完善線上平臺服務,以現場教學為載體,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體系,實現“理論+實踐”相結合。
蘇州大學退役軍人事務研究院圍繞理論研究、咨詢服務、高層次人才培養、培訓教材開發等。目前正在為各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十四五”規劃起草開展理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