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黃河教授課題組的論文“PatternSketch:General and Runtime Reconfigurable Time-series Network Traffic Pattern Detection”被計算機系統領域國際頂級會議ACM EuroSys 2026錄用,這是ACM EuroSys會議歷史上蘇州大學首篇、江蘇省高校獨立完成的第二篇研究論文。
ACM EuroSys是由ACM SIGOPS(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Operating Systems)舉辦的操作系統/計算機系統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三大頂會(SOSP、OSDI、EuroSys)之一。自2006年創辦以來,ACM EuroSys已經出版了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學術論文,備受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眾所周知,系統領域工作周期長、工程量大,本輪EuroSys 2026春季投稿共有79篇論文入選,錄用率僅為16.9%。
該論文的研究工作歷時近2年,論文所研究的時序流量模式檢測(Time-series Traffic Pattern Detection)問題是高速網絡流量測量的核心任務之一,目的是檢測并報告網絡數據流中出現頻率隨時間變化規律滿足特定模式的若干條特征流。該問題在數據流處理、數據庫優化和數據挖掘等領域也有著廣泛應用。針對如何在計算與存儲資源嚴重受限的可編程交換機上并發檢測多種時序流量模式的艱巨挑戰,論文提出了一種名為PatternSketch的通用、可運行時重配置的檢測框架,不僅能用一套系統精準檢測多種時序模式,還能在不下線交換機的情況下靈活切換監控目標,創新性地解決了為不同時序流量模式獨立部署檢測模塊所帶來的模塊功能冗余、計算存儲資源利用率低、需停機更新檢測模塊等問題?;诙鄠€真實數據集的實驗結果顯示,PatternSketch在僅使用200KB空間并發檢測6種時序模式時可取得超過90%的F1分數,且能夠部署于商用Tofino可編程交換機上,實現通用、可運行時重配置的時序模式檢測,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匿名評審專家對論文的內容給予高度認可,其中Meta-reviewer給出了“Your paper impressed the reviewers with its intuitive new abstraction, which could move the needle on the usability of sketches for complex pattern detection.”的評價。
該論文作者為杜揚、碩士研究生王丹、黃河(通訊作者)等,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的支持。